
BIM (建築資訊模型)提升建築建設項目的協作、建議更佳的設計方案、 改善管理項目進度及工料預算,從而達到更好的成本估算。BIM能在早期檢測衝突,以消除施工期內的衝突處理及附加的物流成本,從而節省成本。
同時,BIM也解決了一些挑戰,如減廢、改善生產力和實現更高的可持續發展,為精簡營建作出巨大的貢獻。
預計全球BIM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7.4%
BIM為一個建築物提供詳細的資訊,橫跨建築設計、結構工程及MEP(屋宇設備)等專業範疇,這些資訊以一個可視化的方式呈現,讓項目的持份者了解整個建築在不同階段的狀況,包括設計、計劃、施工、啟用、翻修、維修,以至拆除。
以上所有因素促成了BIM的冒起,成為建築建設業界最受追捧的技術。根據Sandlerresearch.org的報告預測,BIM的全球市場在2014-2018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17.4%。
據專家稱,大部份的建築公司、發展商,則師等,均計劃/正在使用BIM的能力去提高生產率,並實現更高的利潤率。 然而,它們經歷的最大挫折,是BIM專家的缺乏。
BIM專家除了需要熟悉BIM軟件的操作外,必須具備建築工程的全面知識,這要求造就了BIM外判服務的發展。
「掃描至BIM」-一個冒起的趨勢
工程的生產力及質素需求提高,推動了整個行業對BIM的認受性,使裝修及改造的BIM應用成為冒起的趨勢。現在不少工地會採用高端掃描儀作測量,點雲所提供的數據,將會將會重新建立為虛擬的立體模型,並準備好加入建築資訊。
「掃描至BIM」乍看可使用掃描後的資訊直接匯入BIM軟件並稍加修改,將BIM的工序自動化,讓建模人員和BIM專家失去重要性,可是這只是一個假象。一個大型的建設需求至少250至300次的掃描才能準備足夠的資訊,但這些資訊可能有很多錯誤及矛盾。糾正這些矛盾並發展出無衝突的BIM的責任,正正落在BIM的專家身上。
在掃描數據或缺的情況下,BIM專家基於工程的假設建立模型。 因此,雖然數據收集主要部分是由掃描儀完成,但BIM專家和建模人員始終重要。
現在面對技術的轉變,是否應該將BIM的能力發揮到最大,是業主及承建商等組織的選擇。採用BIM發展項目已經成為必然,但毫無準備的盲從也並非明智。當中的關鍵在於預備吸收足夠的人才及經驗,並為技術的轉變訂下長遠的目標,務求在BIM的實施中提取最大的收益。
學好BIM,參與這劃時代的建造科技改變
天行凝方是Autodesk認可培訓及認證中心,有BIM逐漸成為本港的行業標準,故自2007年起一直致力推動本港BIM技術教育,提供全港體系完善的專業BIM培訓課程,其應用覆蓋建築設計、屋宇設備、結構工程、土木工程及項目審查的應用,包括Revit, Navisworks, Civil 3D及Design Review課程,全面裝備學員善用BIM技術以至分析、審核及管理BIM項目。當中Revit Architecture、Civil3D課程獲CEF(持續進修基金)學習資助認可,修畢課程的學員,均會獲頒Autodesk原廠認可修業證書,為實力加上專業肯定。
你會為這轉變作充足的準備嗎?
相關應用
刊登於
